第(2/3)页 “想不到锦宁县主,亦是好茶之人。” “西湖龙井下官这里还有一些,待锦宁县主回去时,便可拿上……” “不必!” 宋青苑连忙拒绝。 摇头道,“《茶道》中曾言,不同时期采制的龙井茶,有不同的茶味。” “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早茶口味清淡,清新幽香。” “谷雨时节前采制的龙井茶,茶香四溢,滋味回甘微甜。” “夏秋采制的龙井茶,味道浓郁,口感苦涩。” 宋青苑清脆的声音侃侃而谈。 末了笑道,“苑儿不懂茶,亦不好茶。” “只是有空的时候,常读一些书籍,《茶道》这本自也看过。” “这……” 林祭酒摇头失笑,本以为找到一个在茶道上的知己。 却不曾想,是个照本宣科的门外汉。 “锦宁县主还真是直言不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下官佩服!” 林祭酒拱拱手。 文人墨客常以风雅自居,品茶亦是雅道。 别人装腔作样还来不及,却不曾想眼前的这位,却避之不及。 听罢,宋青苑讪笑,耳根红了红,别过头。 她也曾是装腔作样的,不然又何必研究《茶道》一书。 只是如今身份地位不同,她已贵为锦宁县主,大可不必再以这些东西来撑场面。 又轻酌了两口,宋青苑道,“林大人对于我送过来的那张,国学馆建盖图纸,有何想法?” “若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请直言,你我再行商议。” “的确有!” 林祭酒点头,便从袖口掏出改动过的图纸,放到宋青苑面前。 “在这里,下官希望可以加一个……” “……” 经过半个时辰的讨论,图纸便被初步敲定。 “既如此,下官明日便命人着手去办。” “还请锦宁县主,等下官的好消息。” 林祭酒一拱手,笑着说道,“不过这银两……” “二百座国学馆,我可以先付十万两。” “其余的待验收完成后,再行结算。” 宋青苑把自一千两计划,与林祭酒分说。 末了道,“如此一来,既节省人力,也能加快国学馆的建盖,最重要的一点是省银子。” “因为这样,杜绝了中饱私囊一事。” “哈哈!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