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货物的流转,大多是通过运河,距离运河远的地方,则是马车、牛车等运输工具,靠的是专门走长途贩卖的行商。 卖毛笔的店铺同样如此,不管是黄州笔还是湖州笔,都不需要亲自去进货,而是坐等行商上门。 这就是桂州商铺一个基本的情况。 每年三月,行商跋涉千里,来到桂州,带来了人们所需的货物,但是会大量流入到商铺中,然后再由商铺贩卖给百姓。 各个不同行当的行商对桂州府各家商铺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有专门卖文房四宝的,也有专门卖百货的,布料的等等。 不过这一次行商们发现桂州多出了一个巨无霸——联荣百货。 敢叫百货这名字的,的确是有点东西,而且百货商铺的确是兴旺,眼看着人来人往,门槛都快踩平了。 行商们询了一下价格,觉得价格定得稍低,比进货价高不了多少,以为这联荣百货走的大概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路子。 这对行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薄利多销,所以货物的需求量会非常大,行商们除了供给历年的商铺货物之外,多余出来的货物,还有一些并非事先定下的货物,就通通都卖给了联荣百货。 联荣百货可谓是来者不拒,这一批行商的货全都吞了下去,本来有些行商还打算往越州去,结果在桂州就把所有的货都销完了,不得不准备返程了。 从三月开始,各地的行商陆陆续续的抵达桂州,带来的货物尽皆销售一空,这是往年从来都没有过的盛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