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眼前这个114的口径就只能用一种发射装备。 另外从生产层面上说。 无论这枚战斗部产自哪里,它肯定是兵工厂出来的。 只要是兵工厂的生产线,模具机床肯定也是统一标准。 抵抗之弧向来都是俄制装备的忠实用户,军工体系的数值也几乎都是照着老毛子的路子来的。 所以他们为什么单独设计出这么奇葩的口径? 不是107,也不是122,为什么偏偏是114? 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一个年轻人突然开口:“主管,弹体侧面是不是有符号?” 情报提供的图片分辨率不高。 同时残片上还有大量的战斗污渍。 伯恩斯坦第一时间通知了中央司令部,让他们用化学溶液清洗弹体之后再一次送来清晰的图片。 “GB@*870#*%-2012?” “似乎是这样的,因为技术手段所限,我们丢失了一部分数字和字母。” “应该是某种密语?” “我不能确定,这不像是抵抗之弧管用的编码体系。” “是的,这种数字的排列好像是有一些规律。” “是不是交给密码部,让他们想办法破译一下?” 伯恩斯坦思考良久之后,觉得这条线索很有价值。 “立刻送过去,两天之内我要结果。” 话音未落。 还是那位年轻人,拿起了另一张图片。 “这一章,是不是有什么燃料涂抹过?” 这张图片上的弹体比较完整,除去油污之后大体能看到底色是蓝色。 底色之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 看起来不像是后期蹭上去的,更像是原本就有白色的喷涂,被战斗磨损掉了。 几个人趴在桌子上,将几十张照片分类归集,终于拼凑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内容并不完整。 但可以看到清楚的文字符号。 【生产*%安*记心间,时&紧绷安全弦——%@援建工程宣】 “中文!?狐狸露出尾巴了。” 看到这行字,伯恩斯坦为之一震。 下一秒心里就有谱了,甚至有点打鸡血的样子。 毫无疑问是中文! 要是这批武器出自别的地区还则罢了。 顶多是禁止出口,罚没加恐吓。 可如果是东大,那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能借这件事在舆论上大做文章。 私下援助武器,不被抓到还好,一旦被抓到,爱好和平的人设立刻崩塌。 对于伯恩斯坦来说,这甚至比武器来源被查明的意义还要深远。 “立刻找个懂中文的人来,翻译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同时交情况上报到国防部和白房子。” “这已经不是武器援助的问题了。” “他们可是签了公约的,公然出售大口径火箭弹,我们必须追问到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