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第二天的时候,同行的庞嘉齐虽然之前也去过养老院,但可能是这次集体去感触颇深,最后当他下午回到家的时候,胖手一挥,又是两盆洗脚水! 当天当庞嘉齐的父亲和二叔回到家时,看到那小胖子又端了两盆洗脚水蹲在那里给老爷子老太太洗脚的时候。 兄弟俩几乎是下意识的相互检查起了对方的仪容仪表。 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两个就会是家里最大的两个不孝子! 干啥啥碍眼,吃啥啥不剩的那种。 等到仪容仪表检查完毕后,两人这才深吸一口气,缓缓走进了客厅。 就连坐下的时候,两个大男人都只敢在沙发上坐半拉屁股! 另外半拉? 悬着! 等到最后一天大巴车开出养老院大门的时候,还有些孩子不舍的使劲儿回头往后望。 在回学校的过程中,带队老师周栩想了想,拍拍手,开始吸引车上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起了他们这次养老院之行的感想。 坐在大巴车最前排的一个孩子首先举手,显然感触很深。 他用有些低落的语气说道:“我昨天在走廊里玩的时候,听到有工作人员给孟爷爷的孩子打电话了,他都一年没有来看过孟爷爷了。工作人员说,孟爷爷就他一个孩子。” 男孩口中的孟爷爷,正是这三天里和他最熟悉的一位老人。 说完,男孩摇着头道:“我不太懂,孟爷爷的孩子工作到底有多忙啊?为什么一年都没能来看孟爷爷呢?” 三天的时间,对于自由活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他们和一位或者多位老人建立很亲近的关系了。 说到最后,男孩叹了声气,仿佛想到了自己的以后:“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这样的话,我肯定会打他的。” 男孩的首先发言仿佛是给其他孩子们起了个话头,让在这三天里有同感的孩子纷纷发言的发言,点头的点头。 不过在座的孩子们也不都是一样的想法,因为他们接触的老人不同。 也有一个小姑娘说起自己这三天来的所见所闻:“我帮米奶奶去空地上浇她种的花,我问米奶奶,她为什么来养老院啊,是叔叔太忙了吗?米奶奶说叔叔是很忙的,而她因为生病的缘故,腿脚走路都不太好走了。” “但是叔叔没有想要让米奶奶来养老院,他每天下班后,会和阿姨还有小哥哥一起推着米奶奶出门玩。是米奶奶说叔叔和阿姨这样会很辛苦,然后自己住到了养老院里来。 不过叔叔和阿姨并没有因为米奶奶不在家就忘记他了,还是会经常来看米奶奶的。” 这话也引起了一部分孩子的点头。 还有一部分孩子熟悉的老人的情况更罕见些,因为他(她)们从年轻时就独身一人,后来上了年纪后,就干脆组织了一个团队,一起到养老院住了。 组织团队的原因,是因为人比较多的话,看起来会比较不容易欺负。 这算得上是现在这个年代里很少见的一群人。 因为不算很了解,对于这些爷爷奶奶们,车上的孩子们都没有做太多的评价。 这个年纪的许多孩子们,其实已经有相当强的自我意识了,许多孩子已经清晰的明白,很多关于自己的选择,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好,就好了。 不说目前较为罕见的那一群爷爷奶奶们,只说最前面两种老人的情况,有总结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摸摸下巴,总结道:“其实养老院就在那里,它就是个地方,不像人,有好人有坏人的。只是送爷爷奶奶们去养老院的叔叔阿姨们不一样,结果就很不一样了。” “除非是在叔叔阿姨们小的时候,有爷爷奶奶对他们很坏很坏。不然的话,叔叔阿姨们也都不是自己从石头里跳出来,喝露水就长大了。” 这时有孩子忽然大声道:“我回去就要给我爸爸妈妈拿拖鞋!”他才不当那个一年都不看爸爸一次的叔叔呢! “那,那我帮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洗脚!” “我帮妈妈叠衣服!” 一车孩子踊跃发言,全程除了最开始让孩子们相互讨论,其他时候根本就没有再说一句话的周栩和其他老师们,眼神中逐渐带上了欣慰。 孩子们的思考都还有些懵懂,也没有那种被演讲式讲话后带动起来的泪流满面的激动情绪,但就是这样自发的,润物细无声的思考,让周栩觉得,这次的改变,应该是做对了。 这时老师们发现,车里还有一些孩子从头到尾都没怎么开口。 仔细一看,这些孩子们不是最开始就和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的挺好的那群孩子吗? 等到孩子们的讨论逐渐平息下来,有老师好奇开口:“庞嘉齐,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啊?” 是没什么想说的吗? 被问到的男孩表情颇有些骄傲的抱臂。 学校现在才教的事情,楸楸好早之前就教过我们了。 给爷爷奶奶洗洗脚?那都多早之前的事情了。 爷爷奶奶太心疼我,都不让我洗了,昨天我好说歹说才让我又洗了一次。 我现在都是早上和爷爷奶奶晨练,晚上写完作业就开始陪他们聊天的! 我爷爷奶奶可喜欢我了! 庞嘉齐把头一扬,瞬间,车上的所有孩子和老师都对着坐在靠窗位置的一个小家伙行起了注目礼。 周栩神情激动,她就说,唐楸同学能拿满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