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邃和窦茂是李源在洛阳订立“金匮之盟”后做出的重要人事任命。窦茂则是太穆皇后的堂弟。杨邃是李源亲家,又是弘农杨氏出身。两人也是这几年唯二增添的宰相名额。 杨邃能够成为宰相完全是因为李源喜欢让其出谋划策,窦茂在前朝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郡守,本朝立国后先后担任过益州刺史、梁州刺史,征集斐然,加上外戚的身份加持,提升为宰相也在情理之中,而他的上位其实更多为了调和东宫和晋王府的矛盾。 总的来说,东宫和晋王府的斗争其实相对来说很克制,并没有完全的党同伐异。 而宰相们其实更多时候是不介入太子和晋王的争执,都是等双方达成了共识之后,负责执行。 这无疑让争端被控制在了一个非常可控的局面上。 但这次不同,齐王回长安,势必会让原本达成微妙平衡的两方,变成了三方。 齐王府虽然在关中没有太多根基,远不如东宫和晋王府,但在大唐朝堂上对于一统天下以及对外征战的所有设想和所有行动,都离不开齐王的首肯和支持。 所以双方都想要取得齐王府的支持。 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大唐最有权力的四个人,李源作为名义上的仲裁者,没有投票权。 现在老二老三对立,一人一票,李四的手中一票投给谁,谁就赢。 但如果李四也站出来提出另一种方案呢?那事情可就乱套了。 李源现在有些担心事态失控,目前这种平衡状态如果被打破,那么接下来的斗争会变成什么样,谁都无法预料。 “太子和晋王如今各执一词,齐王刚回长安,态度又晦暗不明.不知道诸公有何进言?” 李源颇为忧虑的看着众人。 一向行事公允,得太子和晋王敬重的司马修业道:“如今太子和晋王所争执的事情,事关天下安危,两位殿下的方略各有所长,但还是要择其善者而行之,臣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既然齐王已经回道长安,就不如早日廷议,制定方略。” 司马修业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事情不能拖了。在拖下去直接就变成党争了。 说不定会造成更大的撕裂和冲突。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尽快的平衡各方需求,不然内耗下去没完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