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后一摆手,“行了,你先回吧,朕再想想.” 李元徽躬身一揖之后,退出了大殿,走在出宫的路上,心底那根弦一点一点的松了下来。 其实李源在宫中说的时候,他就想答应下来了。 但他知道还没到时候。李源现在百分之百在试探他,现在答应他的东西也基本上全都不会作数。 得稳住。他相信这个好机会,刘玄机绝对不会错过。 如果可以拿下河内,那么北燕向南就可以直接窥视洛阳,向西还能威胁河东。而李源也绝不会愿意失去这个战略枢纽,更不想丢面子。 所以李元徽敢笃定,接下来北燕和大唐肯定是要在河内打一仗的,并且规模程度不会太小。 老李要么自己上,要么就得让他统率大军。再不然就得调老二或者老三过来。 但这俩人现在都动弹不得。 老二是太子,陇右和关中以北又刚经历过大战,关中这个时候需要安定,没他坐镇可能要出乱子。河东,刚稳下来,要是现在老三一走,也容易成新的突破口。 所以李源也就是能在自己和老四之中选一个,自己上的弊端太大了,容易出问题。 而老四也是最适合打这一仗的人。 无论是从熟悉战场还是用兵风格,甚至个人威望等种种因素,都适合。 但老四的出场费,那可是很贵的,李源现在不愿意给出李四想要的价码。 事情也就暂时被搁置了。 李唐的决策者们在洛阳极限拉扯,河北邺城的刘玄机在收到河桥被烧毁之后的消息却没有半点兴奋之色,反而是面色十分严肃。 王思政和凌敬、李元忠全都做了表态,出兵。 毕竟这个时机可是千载难逢啊,傅弘之率一千人里应外合夺取了北城,又烧断了浮桥,唐军想要修复浮桥就得先拿回北城,短时间内这个事就不用想了。 所以现在实际上是夺取河内最好的时机。 但只有刘玄机清楚,这定然是李元徽不想回长安坐以待毙使的手段。 他隐约记得李元徽跟说过类似于这样一番话:你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通常需要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或者试接就把这个问题变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