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源的想法主力直接从洛阳出兵河北,派遣一支偏师从河东出兵上党,争取一战定河北。 但这种策略,自然是不能由皇帝亲自下场跟人争论,替他说话的是以裴继为首的元从系功臣。 双方是各执一词,争论的不可开交。 李源见状,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个思路是不是有问题,显得过于急切了。 直到最后秦王也下场了。 “臣以为,齐王所献之策,正合当下之时势,我大唐得天下之半,疆域广阔,正该内行仁治,而割据之贼,可徐徐图之.河东都会,乃用武之地,关中之外,首推并州,其东有太行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沟住、雁门为其内险,于南,则中条、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且夫越临晋、泊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垂而下,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 秦王李二凤这一番话,算是一锤定音了。 甚至元从系的朝臣也纷纷默然不语,作为宰相之一裴继也是张了张嘴之后又合上了。 大方向得到确定之后,余下具体的就是什么时候出兵的问题了。而李源御驾亲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也不是争议的焦点。 晋王李玄庆提出,皇帝虽然亲征,但不必亲自领兵,坐镇洛阳即可。朝廷可派遣秦王率十万大军征伐上党,派遣齐王率关东诸军佯攻冀州。 而李源作为皇帝,就在洛阳或者河东郡居中调度,遥相指挥便是。 这次就连元从系的功臣们也开始赞同,只有李源还有些不可满意。 因为他想亲自指挥大军出征。 但很明显,这個甚至得不到亲信们的支持。这点就很让李源觉得头疼,有一种受制于人的无力感。 即便他是皇帝,还是目前天下最有实力的大唐皇帝。 但仍旧有些事,不是他可以任意妄为的。 在这方面,他甚至是不如大燕昭武帝慕容英。 没来由的李源突然想起这个人。 作为慕容英的臣子数十年,李源深刻的体会到慕容英对朝堂的控制,以及作为皇帝的绝对权力。 那是一种让他这个开国皇帝都羡慕不来的分量。 慕容英可以随意的废杀某个大臣,可以不听任何人劝谏而发动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甚至为此不惜动用上百万人. 不过想到这里,李源突然有些清醒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