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东施主。” 清念和尚向陈烨行了一礼。 陈烨扫了他一眼。 发现清念和尚两颊下陷,面容有些憔悴。 看人的目光中再也不复当初的怒意。 短短二十多天,清念和尚瘦了一大圈。 陈烨对他点了点头,脚步迈开。 缩地成寸。 一袭白衣化做一道影子,眨眼间便消失在了山门前。 清念和尚停下扫地的动作,怔怔的望着陈烨离去的方向。 他脑海中回想起二十日前,他跪在戒律堂外,戒律堂首座对他说过的话。 “清念,你可知错?” “弟子知错。” “错在何处?” “弟子深陷嗔念,却不自知。” “非也。” “清念,你师父玄通在时,对你管教不严,只传武艺,不传佛理,这才使你大犯嗔念。” “这是你师父种下的因。” “才有了你今日的果。” “你若真有悔改之心,去山门前,洒扫门庭,一切重新来过吧……” “弟子……多谢师叔教诲……” 清念站在山门前,右手边的夕阳斜照在他灰色的僧衣上。 将他的身影拉得狭长,映在地上。 清念看着陈烨离去的方向,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嘴里轻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诵完佛号,清念继续洒扫门庭。 此时他目光平静,心绪安宁。 清念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刚来少林寺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是个小沙弥,也如同现在这般,迎着夕阳,洒扫门庭。 夕阳下。 空旷的山门前,清念动作轻缓的挥动扫把。 “沙沙……” “沙沙……” 一层层浮土被扫把带动,随风飘向远方。 …… 临安府,余杭县外。 “吱呀吱呀……” 一辆木板驴车速度缓慢的行驶在官道上。 牙口刚满三年的驴子垂着脑袋,慢悠悠的向余杭县南城门方向走去。 板车上除了赶车的老车夫,还坐着一名身穿灰衣,须发皆白的老人。 老人坐在驴车上,眺望不远处青灰色的城墙。 “客官,前面就是余杭了……” 赶车的老车夫开口说道。 百花老人点了点头,目光幽邃。 离开安徽后,他一路走走停停。 花了九天时间,终于快要到达余杭。 不知花汐月这孩子在余杭什么地方。 百花老人目露思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