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振东保留了到底怎么解决没说,而是让同志们自己想。 事实表明,当问题明确的时候,同志们可不是吃素的。 “加大弹翼!增加升力面。”一位同志脱口而出。 “对!而且是增加尾翼面积。” “把尾翼做成折叠的,反正助推器本来就比主弹体粗,折叠的空间非常充裕。” 一位位同志不甘人后,纷纷建言,三两下就把这个潜在隐患给解决了。 周副院长看着同志们,和高振东接触不多的他,总算是第一次见到高振东在这方面的能力,简直有点无所不知的味道。虽然最终的细节是留给了同志们解决,但是路可是给指得明明白白的,这都走不下去,那趁早也别干了。 “你们这个弹是准备用什么制导方式?”来都来了,那制导方式也顺便看看。 “雷达架束……”说起这个,林连伟可就不困了,这是他的专业,这个弹结构简单,飞控和制导合到了一起,都归他搞。 高振东皱了皱眉头:“因为便宜,而且现成?” 林连伟点点头:“是的,雷达架束只需要尾部天线,以及一套比较简单的模拟制导仪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这套东西在K-5上是现成的。” K-5,就是那个不论是老毛子还是我们自己,接受到之后都嫌弃无比的第一代雷达空空弹,算是开创者,不过众所周知,开创者一般都是坑货。 其中最坑的,就是那个雷达架束制导。 但是林连伟的说法是没问题的,这玩意的确是简单、便宜。 高振东笑道:“现在既然其他地方省钱了,不妨略微增加一点成本吧,用无线电指令制导,这东西也便宜,比架束制导贵不到哪儿去,而且雷达架束制导,意味着想要实现多目标交战,会在雷达上付出很大代价,里外里一算,也不见得能省多少钱。” 雷达架束制导想要多目标,理论上不难,只需要弄出多个波束指向不同的目标就行。 但是实际上,这困难得一批。 抛开当前雷达的旁瓣性能和波束宽度不说,一部雷达要在时间的宏观尺度上同时发射多束高指向性的波束,同时还要兼顾雷达的指向性不太受限制,是不是想起来什么东西了?没错,相控阵……脉冲PD在这个事情上,就有些勉强。 或者,弄多部制导雷达,但是这在这种体积有限的野战防空系统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同时为了个近程防空付出这么大代价,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 而无线电指令就好办得多,只要雷达有多目标跟踪能力,那在无线电指令上采用合适的编码方式,同时指挥多枚导弹并不难。 巧了,脉冲多普勒雷达,恰好就有多目标跟踪能力。 林连伟一愣,好不容易省点儿钱下来,马上又祸祸出去了。 不过他思前想后,也觉得高振东这个建议是真的好,此时雷达架束制导那个性能,路边的狗看了都摇头。 “别心疼钱嘛,只要不超出总体指标要求,我的建议,还是尽量以性能为主。”仿佛是看出来林连伟的想法,高振东笑道。 “那没问题啊,反正这钱都是你省下来的,你又花出去也没关系。”林连伟开了个玩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