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这就好办了!-《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3)页

    不过这下子有的同志就有点遭不住了,毕竟不是这个专业的,而且这东西还是个比较新鲜的玩意。满口专业词儿,你要考研啊?

    不过虽然不是完全听懂,但是至少弄懂了一件事,一张质量不错,保持细节的照片,用现有比较低速的速率传输,15分钟能传一张。

    “如果能有这个速度,这事儿还真能成,如果轨道合适,40分钟到2个小时就能返回一次,至少能对感兴趣的地方拍一张照片!”

    “别说一次拍了就传回了,就算一次拍照、一次传回,4个小时也是能接受的嘛。”

    “你们这要求真高,哪儿有农作物估产要4个小时估一次的,天灾也不见得需要这速度。”

    “诶,你别管,反正我觉得这个倒是的确值得考虑。”

    “……”

    别说他们了,眼睛最亮的,就是防工委的领导和总工。

    我艹,又被这小子套进去了,这东西真的很想要……

    不过有的同志激动过后冷静下来,又有些担心。

    “但是我们的光学技术……”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不过有的同志倒是无所谓:“嗨,就算不能拍太详细,拍卫星云图也好啊。这个轨道高度可能拍不了太全,但是至少局部是能拍清楚的嘛,这是真的能用于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哈哈哈哈。”

    这句话就很灵性,把大家都说得笑了起来。

    对于这个,高振东倒是不太担心,至少卫星云图真没问题,而且东北光学所的能力,那是真不算差,没准还能有惊喜,反正3微米光刻机,他们就给高振东很大的惊喜,有时候没搞出东西来,是没有需求牵引,而不是真的没能力。

    气氛都说到这儿了,那大家的兴趣也就起来了,开始深入思考照相卫星的各种可行性。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摄像技术,没法支持把照片转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图片吧?”

    这年头还没有CCD,但是这明显难不倒在场的大拿们。

    “还是有办法的,摄像管就可以解决,将摄像管靶面上的模拟信号读出来,换成数字信号就可以。”

    有电视机就有摄像机,只是这时候的摄像机和后来的不太一样,可以看作是把显像管反过来。

    显像管是电子束打到荧光粉上显像,而摄像管是把光打到光电材料上获得电子,驱动模拟电路记录视频信号,只是这种模拟信号是没法用于直接数字化传输的,更不能用于计算机存储。

    “这种不行,理论上没问题,分辨率不够,也可以通过定制靶面和光学扫描系统的方式提升。但是摄像管的光电子消失很快,需要非常高速的AD转换器才能记录下图像来,否则哪怕采用低分辨率的标准电视信号进行模拟传输的话,其传输带宽高达8MHz,现在我们的通信技术还是有点顶不住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