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振东有些奇怪,他的工资福利是就高不就低,不搞合并发放,就算是上了副局级,也还是够不技术三级的待遇的,按说应该还是没啥变化才对。 不过都直接发下来了,就不去纠结了,这一小点不是什么问题,专门去问反而不合适,有些其他同志可能因此而坐蜡了。 厂办的同志离开之后,高振东开始自己的工作,因为小高的原因,他干劲更足了。 他在工作,别人也在工作。 陆装局内部,就在展开一场讨论,这场讨论的起因,说起来有点时间了,但是被翻出来再次讨论,却是因为这几天的事情。 那就是180火箭弹扩口径的事情。 高振东早在和130、180火箭弹的同志搞交流的时候就提出过,建议将180火箭弹的口径,扩展到250mm以上,但是陆装局只是纳入考虑。 后来陆装局内部,也有相应的工作,讨论下来的结果,是暂时不改变180的口径,扩口径的事情放到下一代或者新型号去解决。 毕竟180也搞了一段时间了,突然更改口径这个最大的基础参数,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一系列的,基本上可以说,前期在180mm火箭炮上的投入,就基本都白费了。 但是现在,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末敏弹。 虽然还只是早期的试验,没到定型,但是就这个早期试验,让陆装局的同志们开了个大眼。 人教人不会,事教人却是快得很。 陆装局的同志对于末敏弹的能力,原本是没有直观的感受的,不论技战术指标上说得多么好,没看见实际的,那是感受不出来的。 当他们参加了末敏弹的首次正式试验之后,才发现这东西那是真特么好用啊,甚至只要能大致确定敌人的范围,就能发起打击了。 反正找目标都是末敏弹自己的事情,对于投射工具来说,只要负责把末敏弹发射到一定的范围内就算完成任务。 其反装甲能力和末端寻的能力,对于先进侦查手段有限、定位能力薄弱、渴求对大集团装甲力量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我们,简直是太适合了。 看完这场试验之后,他们回过头来,才发现一个大问题。 作为陆军自己手里规划即将掌握的最大杀器,180火就尬这儿了! 高振东同志当时在会上的话,言犹在耳。 ——“如果大口径火箭弹只有180mm,意味着其截面只能放下一枚末敏弹”。 130mm的是能并排放下一枚,180mm的还是只能并排放下一枚,这特么180的口径不白瞎了? 什么大口径火箭弹,你大哪儿了? 180火:你当年可不是这么说的。 得,赶紧开会吧,想有什么动作,现在还来得及。 于是他们赶紧拉上搞180mm火箭炮的同志,还有炮兵方面的代表,以及陆装局内部的人,开会开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