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采访-《回档之1995》


    第(3/3)页

    如果某人有足够的资本……

    如果再有足够的时间……

    结果还真是难说。

    更不提这次,直接就奔到了海外。

    说起来,上周过来河元,某个少年对他侃侃而谈的许多事情,郑戍明其实一点都没有轻视,不只是那篇在回去火车上斟酌了一整夜的关于电视行业的文章,目前高层已经在紧急磋商研究对策,还有少年提过几次的互联网,郑戍明回去之后,同样找来了更多的资料去研究。

    因此,这些日子也就知道了更多。

    比如即将先后在下个月上市的雅虎和Excite,之前的Excite,超过两倍的认购,已经让人意外,本周展开路演的雅虎,相比发行量,三杯多的认购倾向,更是超出预期。

    说着话,一边等待。

    距离上午十点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时代》杂志的两位记者乘坐陶丙立的那辆奔驰抵达,一男一女,都是30岁左右的年龄,而且,都是亚洲面孔。

    穿一身黑色西装的男子自我介绍名叫韩展,态度还算温和,另外一位洋红色西服女子却很冷傲模样,双方介绍时,只说自己叫克莱尔,生硬的普通话里还不时夹杂着几个英文单词,目光瞟向院子周围,还明显一副城市大小姐看乡村小宅院的感觉。

    现场都是人精,既然人家要端着,那就端着好了。

    主要还是和韩展沟通。

    大家来到楼上,夏兰和扈建龙忙前忙后端茶倒水一番,简单寒暄,采访就正式开始。

    进入正题,其他人都很识趣地离开,除了夏兰负责细节,倒是还有郑戍明大喇喇地留了下来,坐在一旁像个监军。

    问题都是提前沟通好的。

    无论内心怎么想,两人表现的都很专业,从苏杭早年的生平聊到去年暑期某个少年作家的一鸣惊人,然后,就是重点提及的几个话题,关于‘送戏下乡’和‘择邻而居’,以及苏杭在‘期货’和‘股市’方面的两次运作。

    前两者没什么好说,到了后面,韩展显然对苏杭如何做出市场判断非常感兴趣。

    苏杭也‘如实’回答。

    自己的操作手法,主要是押注大趋势,而不是针对细节。

    这确实是实话。

    只不过,并非全部的事实而已。

    然后,突然之间,本来一直好好说话的韩展不免偏题起来,问起某个少年作家是不是已经被中国的资本市场禁入,这才只能转向海外。

    这个问题明显不再提纲之内,苏杭本想直接拒绝,没料到,一旁的郑戍明倒是开了口,表示苏杭可以说说。

    有恃无恐的样子。

    苏杭也就继续‘实话实说’。

    因为自己对市场的扰动实在太大,带来了太多不理智的跟风投资行为,为了避免局面失控,只能主动撤出。

    这么一说,本来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克莱尔终于发了话,带着些调侃,询问苏杭的意思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影响力很大?

    苏杭点头。

    这有什么可说的吗?

    不大的话,能让一本杂志一个月卖出1500多万册,甚至达到一个世界纪录?

    少年的这份理所当然,明显让女记者很无语很不爽,想要继续,被韩展拦了下来。

    最后,终于谈到即将在《时代》上发表的《大风》,以及,更加关键的,‘风口’。

    苏杭也知道北美那边要什么,没怎么兜圈子,直接给出结论。互联网,就是这个世界的下一个‘风口’。

    苏杭也是‘有恃无恐’。

    说了又怎么样,关键还是怎么做。

    就像最近浏览雅虎等网站时产生的各种想法那样,后世司空见惯的点子,无论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还是可行的运作方法,现在许多都还没有出现。

    这些……苏杭肯定是不会轻易拿出来。

    大概就是那种,巴菲特告诉大家,自己八岁的时候就去过纽交所总部。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什么?

    如何成为一个投资大亨?

    当然是因为我八岁的时候就去过纽交所总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