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不可能因为制造出了金属氢,就能顺理成章地制造出其他更多原理、结构完全不同的常温超导材料,因为虽然在形态和性质上相似,但两者的合成路径,甚至有可能是毫无关联的。 而具体到第一壁材料本身上,情况也基本相似。 目前,第一壁材料几个最有潜力的方向包括碳纳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铁素体不锈钢、钨和硼化硅等等,这些材料所代表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壁材料的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进行所谓的长时间高功率实验,使用这些材料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果要实现聚变堆商业化,动辄属数十年的使用寿命需求,以现在以秒为单位的点火时长根本就是不在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到底哪一个方向,才是最有可能达到商用聚变堆第一壁使用要求的方向? 没有人知道。 在2010年这个时间点,华夏所使用的第一壁材料为铍、铜、钢混合体,其中最里层材料为铍,主要用于防止第一壁与放射性氚的反应,提高导热率。 同时,在下一次,采用已经成熟的热等静压技术将铍和铜合金进行焊接,保证热传导效率和抗高温性能。 最后一层的不锈钢,则主要起到支撑和散热的作用。 在这样的设计下,这类原型件能达到4.7MW的表面热负荷,相比起同期欧洲的普通热负荷型壁板,性能提升超过80%。 但即便如此,这也不是第一壁的最终解决方案。 哪怕是按照陈念现有的知识,他也知道相比起纯铍,W-ZrC才是更合适的内衬材料。 毕竟,这玩意儿的高硬度、低膨胀系数性能,是纯铍材料远远达不到的 陈念的眉头紧紧皱起,他一个一个地梳理着自己脑海中已知的那些方向,但最终却无奈地发现,这些方向每一个看上去都很靠谱,但每一个的前景,却都还隐藏在黑暗之中。 如果不是有系统加持,人类到底还需要多久,才能找到真正的正确答案? 至少,十年之内是不可能的。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这“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压缩到两个月之内完成. 另一边,就在陈念开始着手准备启动第一壁材料的探索的同时,EAST项目组指挥部的办公室里,李建刚正在与一个特殊的客人,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沟通。 “.所以按照伱们的计划,我们真的已经失去了后续重新获取更多份额的机会了吗?” “你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我们拥有着最强的技术底蕴,最多的科研人员,能够给EAST项目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但现在,你们却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理由,毫无逻辑地对我们实施技术制裁,这简直有些不可理喻。” “当然,我并不是在攻击你们-——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能理解你们的过激反应。” “毕竟,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我们双方的对抗确实比较激烈。” “可我还是那句话,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像核聚变这样能改变整个人类命运的技术,更不应该被所谓的政治因素所绑架。” “所以,我还是要向你提出我们的诉求。” “我们希望能讲我们国家在EAST项目中的任务份额重新提高到20%——这个要求,似乎也没有那么过分吧?” 说话的人名叫威廉布朗,他本身是EAST项目中的一名国际合作学者,负责的是第一壁材料开发相关的工作。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全保持住了一个学者应该具有的“纯洁性”,而这也正是他能够代表美方见到李建刚、并且还能提出美方诉求的唯一原因。 听到他的话,李建刚摇了摇头,回答道: “重新调整份额是不可能的。” “威廉先生,你应该也知道,EAST项目与ITER项目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ITER项目是一个真正的‘技术合作’项目,在这个项目里,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自己的团队能不能获得成果。” “但EAST项目呢?很显然,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理论突破,与其说合作的目的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我们需要大量人才来‘执行’我们所持有的知识,将它具体应用到项目中去。” “说的更直白一点,参与这个项目的绝大多数学者与普通的工人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接受技术援助的劣势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有权利选择是或者否的。” “我承认,在最开始的时候,华夏确实对你方的技术积累存在很大兴趣,也向你们开放了EAST项目的申请入口。” “但是,你们的人表现实在太差了。” “技术进展缓慢,稳定性弱,甚至有一些学者压根就不相信EAST能顺利诞生,来这里的唯一理由,就是要给自己的履历添上光鲜亮丽的一笔。” “我想要问问,这样的人、这样的队伍,我们真的有必要给它提供更大的份额吗?” “换位思考一下,哪怕是你们,也不可能做这样的冤大头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