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说它制造难度大我还可以接受,但是原理复杂.不就是光衍射的原理吗?” 话刚说完,陈念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关于以前他看过的报道的更多细节。 对啊! 最早的离轴对准技术,是ASML公司1999年才发明、2001年才算正式运用的技术,而自己所说的同轴+离轴的技术,是07年出现的。 现在国内确实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光刻机,自然也没有能力去复刻这种技术。 所以,乔麦不知道、或者说国内没人知道,似乎是正常的? 但自己还真知道啊! 哪怕不借助系统也能知道! 因为它的原理,真就没有乔麦所预计的那么复杂。 想到这里,陈念没等乔麦回答便继续说道: “离轴对准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说到底,它也就是利用固定波长的光线来进行衍射照射,然后标记出参考光栅后,再利用摩尔东文来校准,当硅片跟光栅对齐之后,对准就基本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标记,而是维持系统的稳定,具体的操作方法.” 听着陈念娓娓道来,乔麦的神情渐渐变得严肃。 她眉头紧皱,默默在脑子里推演陈念所说的技术操作,但还没等她推演完,陈念却突然停了下来。 “咋啦?怎么不继续了?” 乔麦疑惑地问道。 “额,后面不知道了,我也是偶然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 “哦,这样.” “你的方法好像真的没什么问题,而且原理也没那么复杂就跟你说的一样,这种技术难的不是原理,而是怎么实现。” “不过,有理论总比没有理论好啦,说不定过段时间,我们就能实现这个技术了。” 乔麦的表情有些遗憾,但陈念却是暗自庆幸。 嘿,还好收住了! 他本来以为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根本涉及不到保密要求。 但没想到,话还没说一半,系统先跳出来了! 【TSI+Athena对准系统】 【解析源点需求:3.6】 【解析源点需求:3.2】 【解析源点需求:2.1】 伴随着解析源点需求不断降低的,是自己持有的源点数不断升高。 而当解析源点需求降到1.5个点的时候,自己收到的源点数,则直接上升了0.7个点 这时候陈念才想起来,这玩意儿对现在的世界来说,它就是知识增量啊! 所以,暂时还说不得,至少不能说给不在保密序列里的乔麦和李想听. 等回去以后,找个时间写下来,丢给光电所那些专家研究去吧 不过话说回来,加上0.7个源点,数字阵列雷达的消耗一下子就补足了。 他也不磨叽,直接启动解析。 一阵强烈的眩晕之后,数字阵列雷达的技术障碍彻底扫除! 随后,他抬起头看向面前的乔麦,心里暗暗想道: 这姐们儿是不是有点锦鲤属性啊? 每次见到她都有点意外收获,虽然不是她带来的,但两次都是她起的头。 如果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第三次的话,就想想办法给她弄组里供着,当个吉祥物也不错.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