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败的金色闪光!” “神之子!” “世界的征服者,罗马大帝!” 人们这么称呼他,为他建造了数之不尽的雕塑,猫耳和猫尾巴便是最显著的标志。 后来继承了这位初代“凯撒*屋大维*尤里乌斯*奥古斯都*君士坦丁”神血的后裔们,最多也就有猫耳,猫尾巴的一种。 到了近现代,旧罗马帝国的末期,只要拥有那标志性的特殊瞳孔,以及超凡的身体素质,也算最正统的神血。 纯血的金色猫耳和尾巴,都快是传说了。 不过,罗马神血血脉的传承中,也出现过极其罕见的血脉回溯现象。 祖上七八代都是平民,没有任何神血的影子,出生时也没有表现出神血因子,可在发育期中突然就觉醒了神血血脉的特征。 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追溯历史,最终都可以追溯到罗马皇室的某位纯血男性子弟的私情史上。 男人嘛,你都懂的,而对于这种身份的贵族子弟的追求,平民女性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 毕竟,只要是罗马神血血脉,就没有丑陋的,不论男女。 这样的例子一旦被发现,那是马上会被列入罗马皇室族谱的。 任何一位神血成员都是罗马帝国的骄傲,世界最珍贵的珍宝。 按照神演论的说法,这就是神存在的证明之一。 “这就是神的恩赐啊,伟大的安娜斯塔西娅公主。” 莫斯科大公国的彼得公爵羡慕无比的看着罗曼一世手中的安娜斯塔西娅公主,仗着自己亲戚的身份想要摸一摸那对猫耳。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对猫耳的一瞬间,他就有种情不自禁想要摸一摸的冲动。 很显然,这不是彼得公爵一个人的想法。 能够在这个时间聚集在新紫厅客厅里的人,都是东罗马帝国的最高层,帝国之基石,就连东罗马皇帝罗曼一世也得倚重的重臣。 一百年的时间,这里的所有人几乎都各自有联姻,构筑出了东罗马帝国牢不可破的最上层。 他们有的来自西伯利亚冻土,有的来自远东国度的热带大陆,有的来自大洋中心的海岛链。 可此刻,无一例外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看着安娜斯塔西娅公主,幻想着那是什么样毛茸茸的手感。 没办法,距离上一位拥有这种金色猫耳的公主,王子诞生都是三百年前的事了。 就连罗曼一世自己,也没摸到过这种金色的猫耳,猫尾巴。 “去去去!”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让你乱动,滚。” 罗曼大帝对着莫斯科大公爵彼得吹胡子瞪眼睛,要不是这家伙是自己的后辈,恐怕早一脚踢开了。 算起来,这紫厅里十个里面有九个是沙俄皇国的子弟,还有两个他的私生子,甚至还有一个孙子。 那位来自西伯利亚的孙子,年龄甚至比两个儿子还大一些。 没办法,人活得太长了,辈分就是这么混乱。 不过,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这个孩子,安娜斯塔西娅公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得到了无数人的祝福,是名副其实的天命之子。 差不多是同一天,大概是比安娜斯塔西娅出生晚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远东国度,一对从欧洲艺术之都维也纳来度假的夫妻,在一株梅树下面发现了一个昏迷过去,重伤濒死的三岁孩童。 “天呐,亲爱的,是什么人这么狠心,把这么小的孩子丢弃到野外。” “这是谋杀,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如此的丧心病狂!” “会饿死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啊!神啊,一定是仁慈的你让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 “去问一下附近的人,有没有人认识这个可怜的孩子吧。” 数天之后,这对夫妻没有从周围的村民那里得到任何有关这个孩子的消息。 确实现在不是会饿死人的年代,一个男孩算是不错的劳动力,正常状况是不会被丢弃掉的。 可惜这么小就受了这么重的伤,要救回来可是要花一大笔钱的。 最后,还是这对夫妇收养了这个孩子。 “亲爱的约翰,你是不是为了我……你知道我是没办法生孩子的。” “贝蒂,我确实觉得这就是神的旨意,是伟大的神将这个孩子送到了我们面前。” “约翰,这个世界没有神,物质决定一切。” 嗯,这是一对各自相信神演论和进化论的夫妇,也都是相信科学的贵族子弟。 他们出生的家族都是最低位的贵族,也就是勋爵,算是世袭贵族中实力最弱的那一种。 到了现在,这个勋爵身份已经没有了任何土地收入,双方的家族都过得很窘迫,甚至要借债度日来保留贵族最后的体面。 也因此相爱的两人从小都有了婚约,婚约对象都是阳光历新崛起的商人阶层。 对于新兴势力的商人们来说,贵族的身份是一张入门卷,通往更上层社会的敲门砖。 哪怕商人们逐渐开始掌握大量的财富,但是依旧得承认一个事实,这依旧是一个皇权至上的世界。 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帝各自拥有千万级别的军队,不是任何商人势力可以抗衡的庞然大物。 只是,约翰和贝蒂不满足早就被决定好的婚事,一起私奔了。 两人都决定放弃家族决定好的联姻,自己决定自己的婚事,而这次远东国度之行就是他们的蜜月。 出发前,两人都没有想到,会带回来一个孩子。 不过,这样也好,贝蒂因为遗传病没办法生孩子,他们也是那种都不怎么在乎家族血脉和传统的人。 就这样,一对从远东国度旅行归来的年青夫妻,在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边境的布劳瑙小镇定居了下来。 改名换姓,并且用行贿的方式从小镇镇长那里得到了全新的本土身份后,两人便成为了大家熟悉的“约翰先生”“贝蒂妈妈”,以及一个叫做“路德维希”的孩子。 别人眼中,担任书局抄写员的约翰先生是一位颇有风度,受过良好教育,惹得书局不少年青女职员心动不已的年青绅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