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瞬间(五)-《大国海魂》
第(2/3)页
这句话是海蒂西莱姆在《论战列舰时代的非对称作战》中对无畏舰海战的预言。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多的火炮发射更多的炮弹以形成密度更大的跨射区域,也可以理解成追求在一定火力密度下生存性能以及随后的反制能力。
英国人就是第一种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几乎每一艘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设计都秉承着“火力强度和火力密度最大化”的思路,在装甲重量上偷工减料,将节省下来的吨位加强在火炮上。
然而追求输出最大化的英国人显然忘了新世纪的大英帝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财政军费无法支持他们在残酷的海军军备竞赛中用数量优势彻底压制德国人。而且在实际海战中,皇家海军也从未发挥出他们有限的数量优势。
既然在军备竞赛和实际海战中,皇家海军均无法压制德国,那么英国人就不能指望德国人不会后手反击。
12时34分,这枚350毫米穿甲弹跨越一万四千米的海空,有如神助般地在短短201米舰体上布置了五座14寸主炮、两座指挥塔和主桅、两座烟囱的紧凑舰体上找到不大的铁盒状司令塔,并且狠狠地撞了上去。
英国人将加拿大号战列舰的火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么牺牲的就必然是其防护力。在加拿大号官兵的注目下,那枚德国穿甲弹的硬化被帽径直朝他们的司令塔冲了过来,地动山摇后,350毫米穿甲弹以近乎垂直的落角凿穿了加拿大号司令塔那一圈不到11英寸约合280毫米的侧面防护装甲。
铁质穿甲部在司令塔侧面装甲壁上凿出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大洞,穿甲弹自身破裂开来的硬化被帽碎片和从哈维硬化装甲上剥落迸溅的铁块碎屑在空气中飞舞。
还未等包括在司令塔内工作的加拿大号战列舰海军官兵反应过来,那么穿甲弹便爆炸了,就在封闭的司令塔里。
足足装有18公斤tnt烈性**的战斗部在狭窄的空间内爆炸,释放可怖的力量,司令塔内的舵轮、沙盘,军人和文件第一时间被气浪掀翻,随后消失在炙热的高温中。
爆炸声后,烧红了的弹片持续在司令塔内飞舞、擦撞和反弹,发出令人揪心的摩擦声,直到失去动能掉落在混杂了黑色血雾、被硝烟熏黑了的地板上。
部分气浪和弹片从司令塔对外观察的舷窗中宣泄喷涌而出,加拿大号战列舰司令塔两侧的栈桥和前方舰艏甲板顿时狼藉起来。
在此前的战斗中连续中弹三发,左舷两座锅炉和一座储煤仓被毁,发电机组停止运行,航速只能维持在十节左右的加拿大号官兵丝毫没有放弃这艘主力舰的意思,损管兵红着眼睛朝司令塔集中,扯着一切灭火器材穿过满是锋利铁块、肉屑,弥漫着难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和人体焦味的栈桥,努力靠近被浓烟和烈火包裹着的司令塔。
水兵们想要拯救加拿大号,可是在被德国人一炮爆掉的加拿大号司令塔,哪里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挽救?
舰长阵亡、副舰长阵亡、航海长阵亡、枪炮长阵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