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键词——爆军舰(三)-《大国海魂》
第(2/3)页
上了年纪的贝尔福从他的深色公文包里抽出一份厚重的备忘录,戴上一副老花镜,摊开有书签的那一页,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在后世被反复研究解读的预言开启了这场对大舰队性命攸关的会议:
“风暴已经过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暴才刚刚开始!”
“在北海海战中,我们投入了三十艘主力舰,而德国人只有二十二艘,看上去我们拥有数量优势,但是这种优势相当脆弱。”
作为贝尔福的心腹,新任第一海务大臣高夫-卡尔索普率先发言:
“快速舰队拥有十艘主力舰,数量上看似是第一侦查舰队的两倍,但实际上,我们的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刚刚服役,战力有限,三艘不倦级战巡刚刚从南大西洋折回,战力大打折扣,再加上贝蒂手中的主力舰航速并不统一,所以在海战中快速舰队很难长时间保持统一行动,重重问题导致快速舰队的数量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至于主力舰队,三艘主力舰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其说是主力舰数量优势不明显,不如说是皇家海军全球存在政策的连累。”
以海军副总参谋长职务临时署理海军参谋部的弗里德里克-都铎少将接过第一海务大臣的话茬,继续道:
“达达尼尔战役使得本土力量被削弱,两艘主力舰被牵制在地中海;绞杀施佩舰队使得三艘战巡被抽调至南大西洋,尽管它们成功赶回本土并且参与海战,但是长途奔袭使得三艘不倦级战斗力大损。”
将北海海战失利的原因归咎为皇家海军力量的分散,继而导致参与北海决战的主力舰数量不足并不只是海军部的一面之词,而是以英国主流舆论的方式深入人心。海军副参谋长或是无疑揭开伤疤,或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更加深刻的东西,眯着眼睛承续第一海务大臣的观点。
“呵!不过是一种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推诿罢了!”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丝不那么和谐的杂音荡漾开来。
“所以,麦登少将,您的看法是?”麦登毫不留情的指责让都铎少将心生愠怒,新任海军副参谋长按下心底的不快,盯着勉强保留大舰队参谋长职务的查尔斯-麦登少将,咄咄逼人。
“北海海战的失利追根究底还是战略思想出了问题。贝蒂中将在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结束时提过,谁都没有没有犯错,应该被送绞刑架的是那些主力舰设计师。快速舰队副司令兰帕德少将最近撰写了一篇《斯卡格拉克的黄金》,他明确指出了海军的战略思想出现错误。”
“力量分散导致大舰队失利”显然是惶惑无助的海军部最期望看到,骄傲的大英帝国子民最能接受的结局,不过查尔斯-麦登显然不在此列。即便麦登的观点并不受同僚们的欣赏,但是有些话他必须说,因为真正参与这场海战,能够窥破大英帝国失败根源的人大多已经失去说话的权力。
“很明显,大英帝国已经不具备世界第一流的国力,继续坚持两强原则,对德国人保持两倍数量优势得不偿失。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证明我们的主力舰并不能很好的摧毁德国主力舰,而德国人却能够轻易的击沉我们。现在是一个机会,做出改变的机会,继续以两强原则指导和重建大舰队无疑会耗尽大英帝国国库最后一枚便士,这是战争背景下的大英帝国不能承受之重!”
“麦登少将,你的观点很新颖,但问题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走回头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