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两强标准刚提出的时候,我们的造舰压力并不大,原世界第二海军强国法国自毁长城,后来的第二海军强国德国和第三海军强国美国此时尚未崛起。不过时间进98年,海洋形势风云突变。德国议会通过《海军第一次扩军法案》,持续十多年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就此开始。 英国并不缺乏海军造船厂,也不缺乏成熟的技师,更不缺乏造船技术,所以我们继续两强标准,宣称德国人每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人就将开工两艘作为回应。 口号总是美好的,可是我们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了烧钱的造舰竞赛。尽管我们并不需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但是日不落帝国在世界经济版图的地位不断衰落已是事实。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困难导致我们的造舰计划常常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就好像圣文森特级战列舰是1907年海军预算勉强获得通过的产物,就好像海王星号就是1908年度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保持财政平衡而削减预算后仅有的幸运儿;就好像两艘巨人级战列舰正是受德国加速无畏舰建造进度的刺激,于1909年紧急追加拨款的催生物;就好像不倦级战巡的澳大利亚号和新西兰号因为预算问题险些被腰斩,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的金援下才勉强建成,也因此有了世界最便宜的战巡的称号。 在这种片面追求数量优势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不得不对每一款主力舰的造价和设计斤斤计较,比便获得尽可能多的主力舰数量。于是主力舰的吨位被严格限制,水密舱强度和结构被一再压缩,装甲厚度被纸面数据所取代,有限的指标被放到我们更加感兴趣的主炮数量和口径、航速上。 对于主炮数量和口径的追求又导致我们对射速、航速的重视和强调。我们每一艘主力舰的舰长都清楚自己指挥的战舰防御力有多么的虚弱,于是舰长们不得不强迫水兵尽可能的提高射速,尽可能快的向目标舰投掷最大数量的弹药以击沉对手,保存自身。 这种思想的弊端在多格尔沙洲海战中不甚明显,因为毕竟我们还占据数量优势。1915年3月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由于两艘外销型主力舰被牵制在地中海,三艘不倦级战巡刚刚完成万里转进,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勉强完成最后的调试,所以我们对德国人并不具备明显的数量优势,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华丽的分割线 “关于日德兰海战的日记?”在征得兰帕德的同意后,贝蒂捧起那一叠密密麻麻的手稿仔细阅读。 贝蒂显然很认同兰帕德的观点,不过当他重新抬起头时,那些欣赏已经消散干净,快要发霉了的脸上只剩下无可奈何。 “据我所知,日本舰船设计师藤本喜久雄在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结束后就开始筹划撰写一篇名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与主力舰建造关系事项研究》的论文。相对于可以置身之外的日本人,也许作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失败一方的我们更应该勇敢的站出来写点什么,用回忆录的方式不带偏见的真诚记述。是的,我们不能坐视历史虚无在海战中勇敢战斗的皇家海军官兵,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 “回忆录?”兰帕德眼睛一亮。很显然,具有诗人气质的兰帕德早就准备为这场惨痛的海战写点什么,只是他还没找准方向。 “是的,回忆录,就叫它《斯卡格拉克的黄金》!”贝蒂微微掀起一点点百叶窗,让屋外惨淡的光亮渗进一丝丝来。“它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不属于北欧海盗,不属于红胡子海盗,不属于大航海时代。故事的时间并不久远,那里枪灰未冷;故事的地点并不神秘,就在航运繁忙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故事的情节并不传奇,因为那是一个民族永恒的觞,我叫它斯卡格拉克的黄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