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无疾而终的叛乱-《鱼乐大唐》
第(2/3)页
诏书是李渊下达的,但事情却是太子李建成的安排。
没错,李瑗与李建成过从甚密,兴许能够一直位高权重,与东宫的扶持大有关联。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心情和罗艺有些相似,都担心李世民会突然对他们下手,故而惶惶不安。
和罗艺的想法相同,与其被吓死,或者被剥夺兵权之后任人宰割,还不如早先下手为强。
尤其是有使者从长安来,宣召李瑗回去参加太子登基大典。
看似是给宗室的荣誉,但李渊却深以为恐惧,觉得此番若是回去,多半有去无回,乃是李世民对自己动手的征兆。
既然如此,还还等什么?
李瑗当即囚禁了使者,调集兵力,有所图谋。
可惜的是他没有罗艺那么好的运气,身后没有突厥这样强大的盟友。
所依赖者不过燕州刺史王诜,以及亲家王君廓,甚至把兵力全部交给他指挥。
但李瑗手下的兵曹参军王利涉却认为,王君廓反复无常,不足以信任,要么早日除掉,要么让王诜取而代之。
李瑗不仅没什么办事,反而优柔寡断,办事犹豫不决,且走露了机密消息。
王君廓得知此事后,立即警醒。
他可不愿意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旁人掌控,更没有打算与李瑗一条道走到黑,关键时刻该怎么选择不言而喻。
王君廓没有犹豫,立即率人杀死王诜,并对将士们宣称王诜与李瑗谋反,劝他们跟随自己讨逆。
事实也确实如此,王君廓凭借自己多年经验,义无反顾地域亲家决裂。
王君廓随后率部下一千余人进入城内,直至此时,李瑗仍旧懵然不知,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等到后知后觉,这才连忙率数百亲信赶出去,至于是逃命,还是前去劝说王君廓,只有他自己知晓。
偏偏不巧,在门外遇到亲家公。
王君廓只是略微劝说了几句,李瑗的手下便都丢下兵器而逃,庐江郡王立即成了孤家寡人。
李瑗大骂王君廓是小人,可惜有什么用呢?
在生死存亡和利益面前,哪里有什么高尚卑鄙?
王君廓似乎没有一丁点负罪感,立即勒死了李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