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刻意提到“赠剑之仪”,时非正是在暗示徐志杰,时非清和顾盼兮 知道的一切,流川基本都知道,那就意味着,他时非正而已基本都知道。他在劝诫徐志杰,不要玩什么花招,那样只会对他自己毫无益处。 徐志杰早就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就等着时非正将这个问题问出口,当即滔滔不绝道:“下官昔日之所以对乐山公行赠剑之仪,看重的,其实是他们与家师的情谊。今日,下官之所以违背自己的赠剑之仪,希望能够改投王爷的阵营,为的,是下官跟家师的那份恩义!” “咦?” 时非正想过若干种可能,却没有想到,徐志杰会给出这么一个理由。对于徐志杰的家师是谁,时非正有些印象,但又不太敢肯定。 “请恕本王唐突,徐总兵,你的恩师乃是?” 徐志杰挺起了胸膛,昂然道:“回王爷的话,家师正是大武昔日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狄丹青!” 时非正恍然大悟,零散的记忆全都串联到一起了。 当初狄丹青和徐志杰这对师徒的故事,在乐安府之中,一度传为美谈。小小车夫学徒,终成一代大将,师从大武英雄,率兵镇守江南镇。这种传奇事迹,任人说起,都是满面艳羡,啧啧称奇。 “原来如此!” 时非正觉得这完全说得通,狄丹青对徐志杰来说,恩同再造。徐志杰知道狄丹青落难,被发配边疆,会愿意用自己的投诚作为筹码,换取新皇日后对狄丹青的大赦,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有可能,说得通,归有可能,说得通,时非正对此,是不能尽信的。原因倒也简单,什么恩义情谊,在时非正眼中,只是一个用足够的价码就能打下来的,冠冕堂皇的虚伪辞藻,根本不值一哂。 除非徐志杰能拿出更加有力的理由,否则,时非正是断然不会取信于他的。 时非正笑道:“徐总兵关心恩师老将军的情况,希望本王日后能够出力,向父皇求来一个大赦。这份心意,本王理解,也甚是为之动容。只是徐总兵,你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可不必做这么多事情啊。以你的功绩、身份、地位,光明正大地上书请求,父皇也不见得就会无情拒绝。你又何必押上自己的前途命运,来做这么一件事呢?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