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数不清的商队,来自四面八方,与此同时又将北境的棉花、糖货与水果,分销至各国各处。 不过陆菱的甜鹿家,从来都不需要为这种事情发愁。 不管是各地的哪处分店,都能拿到最新鲜的头等货,凭着口碑,陆菱的糖铺的知名度,差不多也成了国民品牌。 虽然风头日盛,制糖技术的逐渐成熟。 陆菱的糖铺不仅没涨价,反而越来越平民化。 人人都能喝上糖水的时代,正在陆菱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实现。 后来青云学院的崛起,更是让大周国境内掀起了一番全民求学的狂热势头。 陆菱编写的耕种宝典,更是经过多番修改与注释,又重新整合内容编纂,已经成了大周国境内最为畅销的名家学说。 坊间经常流行一段话。 送娃娃,入学堂,读书识字通宝典; 勤耕种,齐致富,百姓安乐早富贵。 事后还曾有人提议为陆菱修建庙堂,享受香火供奉,这件事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了,但陆菱还经常被人拿来调侃。 大家都很好奇,陆菱究竟为什么会拒绝这件事。 毕竟当时陛下特意为她在朝堂设了司农一职,请她入朝为官,指导百姓耕种。 但陆菱同样表示推辞。 写给陛下的请辞陈情书上面,也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愿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耕种宝典,并不是她的著作,而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智慧精华。 它从不属于谁,甚至从不属于哪一代人。 经过时间流逝,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详实。 也有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变得落后的办法,被更有效的办法或者技巧取而代之。 直到很久以后,这本书上面也没有任何一个署名。 这是无私的馈赠,同样也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共同期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