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事儿我听说了,是关于学子的。” 普通的老百姓,站在街道两侧议论纷纷。 文人雅士的东西,他们不跟着摆弄,但是却挡不住他们的好奇之心,忍不住驻足观望。 这次又是什么事儿呢? 此疑惑升起,很快就有聚友轩的管事,也就是现在的负责人,便给出了答案。 “学子报出刊,十文一份。” “此刊中不但有我榆林县优秀学子所作文章,更有县令大人亲手赋词。” “甚至是当今状元陆铭轩,也有文章留于其上。” “机会只此一次,欲购从速。” 陆铭轩! 状元郎! 这个名字在榆林县,可谓是如雷贯耳,甚至这其中有不少学子,与陆铭轩打过交道。 可是如今陆铭轩,不但入朝为官,更是进了翰林院,兼左春坊庶子,教导小皇孙。 此等地位,在一众榆林县学子心中,已是高高在上,与他们天壤之别,只可远望,在不可近观。 今日突闻,陆铭轩的文章处于学子报之上,众人岂能不心生荡漾,激动万分。 “来,给我来一份。” “区区十文钱,就能赏析当今状元郎的文章,不仅是物超所值,简直就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张兄所言不差,状元郎一篇文章,价值千两白银。” “如今十文钱就可观阅,我等岂能落于人后。” “麻烦掌柜的,给我也来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一份!” 铜板进入荷包,放在桌子上成叠的学子报,一张张减少。 无数榆林县学子,争先恐后出钱购买。 只是有些家境不好的,也因这十文钱,止步不前。 “王兄,怎么不去买一份?” 一只手拍到了一名学子脊背之上。 “区区十文,就可观看当今状元与咱榆林县县令大人的文章,实属难得,这等机会岂容错过。” “穆兄所言甚是!” 被拍的学子,眼睛里流露出认同之色,只是很快又无奈的摇头。 自嘲道,“区区十文,可这却是在下,几日的饭钱。” “对不住!”王姓学子一拱手,温饱之下,不得不低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