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都不适合?” 宋青苑冷笑,“如此说来,你们也不适合宋记茶楼!” “请回吧!” 宋青苑摆出送客的姿势。 俩人愣了。 他们在榆林县的说书先生里,算是有名的。 之所以来宋记,就是看中了清水湖畔这个位置,看中了宋记的招牌,想多赚一点。 可话本不好看,他们去哪里赚钱? 谁会给他们打赏。 “宋记不过如此!告辞了!”一名说书先生拂袖而去。 另一名紧随其后。 待柱子回来时,茶楼内只剩下宋青苑和打扫的伙计。 已经不见了说书先生的身影。 没等柱子开口询问。 宋青苑道,“那俩人不适合宋记,已经走了!” “重新招人!” “不求他们有多好的话本,但是一定要听话!” 柱子一愣,“成,我这就去招!” ............ 这回柱子学乖了,不是单个招,而是广撒网。 直接把宋记招说书先生的话,放了出去。 宋记出了名的待遇好。 工钱高,过年过节,节礼丰厚,谁不愿意来。 一时间,来宋记应征的说书先生络绎不绝。 先前走的俩人嗤之以鼻,“看吧,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得后悔!” 没有好话本,没人听。 挣的也不过是宋记给的五百文。 宋记茶楼。 宋青苑坐在桌子前,周围都是想来宋记的说书先生。 足足有十几人。 “你们先前是在哪说书?”宋青苑问道。 “我在广元茶楼......” “我在一品楼......” “我在三河街拐角那......” 说书先生们,七嘴八舌的答着。 宋青苑细心观察,这些人里有固定说出地点的,也有来回游走的。 地点固定的人,穿着比较整齐,料子也比较好! 应该算是说书里高收入的那部分。 例如,之前的两个。 “你们都会讲什么话本?” “讲了几年?” “......” 问了一番问题,听着讲了两句话后,宋青苑选定两个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