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学两年好,识了字,就是考不上功名,找活计也容易......”另一个道。 “报名的这边来!”宋诚忠坐在书桌前,挥着手,招呼着。 大郎站在一侧,为其研磨。 宋诚忠负责收束脩,记录名册。 一时之间,场面倒也火热。 也有那愁眉不展的,“哎,我家三个娃,我不知道送哪个来......” “都送来呗!”有人建议道。 “都送?”那人摇摇头,“每年要一两半呢!”他家条件不好,五百文还凑合,一两半,太多了。 宋老爷子见状道,“家里实在拿不出银钱的,可以来宋家做工。” “以工相抵!” “做工?”村民们眼睛一亮。 他们没钱,可他们有力气,能以工相抵,再好不过。 “老爷子,做啥活,我来!”一个村民当先站了出来。 其余人紧随其后,“我来!我来!” 交了银钱的,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宋老爷子这话咋不早说,早说,他们就以工相抵了! 一双双眼神,灼灼的看向宋诚忠。 宋诚忠不动声色的把银子,放进了荷包。 没希望了! 村民们,默默摇头。 灵机一动,转而看向宋老爷子,“老爷子,我们也能来做工吗?” 若是能到宋家做工,也是有钱赚的。 跟以工相抵,没区别。 “能!”宋老爷子点头,大声宣布道,“明日,宋家正式招工。” “有个把力气的,都可以来宋家做活。” “老规矩,不包吃,一天十文。” 宋老爷子说完待遇,村民们再次议论起来。 “一天十文,和去年一样!” “在家跟前,可比去码头出苦力强的多。” “出苦力的活,也不是总有,还是宋家的活好。” 去年的时候,来宋家干活的人不少。 宋家出了名的仁义,发工钱爽快,大家伙心知肚明。 听宋老爷子一说,纷纷响应。 在农家,有赚钱的活,是好事! “老爷子,这次是干啥活?”有人好奇的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