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棣明白自己这个次子的执念,也知道,他其实本性不坏,只是有的时候太过鲁莽憨直。 朱棣也知道太子的能耐,但却是真没想到,继位后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他就把汉王的一切全都釜底抽薪。 想到这里,朱棣再次叹道:“看来,当时大明天下,最有能耐的并非是朕,也并非是汉王、赵王,却是太子。” “他的心思,有时候连朕,都捉摸不透……” 朱瞻墡是越听越懵,他解释到现在,说了一肚子话,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和皇帝聊什么。 听到皇帝的这些嗟叹,朱瞻墡也确实感受到了,眼前这个貌似只有二十岁的少年皇帝,有一副不同于表象上的老成持重。 最后吗,朱棣问道:“汉王结果如何?” 没等朱瞻墡解释,朱棣便制止了他,笑道:“罢了,朕还是不知道为好,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传朕敕谕,如果汉王还有后代,便免除他们的责罚。” 朱瞻墡有心提出质疑,但想了想,却还是没能说出口,毕竟这位皇帝可不是那么好拒绝的。 “臣遵旨。” 朱棣点头,对他说道:“今日之事,你不要与别人提起,回去后便通知在河南就藩的宗亲,让他们配合朝廷行事。” “尤其是赵王,告诉他,不要让他爹的努力付诸东流,朕不想拿他当典型!” 朱瞻墡连声说着遵旨,随后退去。 看着朱瞻墡退去的背影,朱棣呵呵一笑,仿佛已经放下了一切,自语道:“前世因,前世果,皆与今世无关了。” “朕如今身肩天下万民,不能再让他们对朱家的皇帝,失望了。” ...... 河南。 彰德府城。 自从洪熙元年朱高燧就藩于此,赵王一系已历二世,传国二十四载,在当地是最大的一家地主。 赵王一系与旁的开封府藩王不同,因为就藩于此的赵简王朱高燧是朱棣次子,这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人,精通左右逢源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