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店主连忙申辩道:“他家的成色怎能跟我家相比?你看这粒粒饱满,颗颗精致,比他家的可强多了。” 白镜韬抓起一把揉搓了一下,手感十分细腻,便问道:“你这一共是多少颗?” “小人不敢虚言哄骗,一共是一千颗只多不少,如果两位想买散珠,那边的盒里才是。这盒是一卷门帘,不单独出售。” 白镜韬索性将这一盒门帘也买了下来,同样嘱咐店家送到刺史府上。 孟致远问道:“白老六,你这可是明显赔本买卖啊,人家卖七两银子一套,你得卖到多少钱才能赚钱?” 白镜韬一摆手:“就算每件货赔二两银子,也不过是四五百两银子。如果能把各家的货都拢到咱们自己手里,这百货铺的名头可就打响了,还愁卖不出货?” “你想得倒美!你且往自己手里囤吧,我帮你记着,看你能买多少!” 白镜韬一路走一路买,真可谓挥金如土,整整一天的时间,花钱如流水,不知花了多少,反正但凡送到刺史府去的,没有一百样也有八十样了。 但是在购买的过程中,白镜韬发现,只要是从海贸过来的,就必然十分金贵。 且不说玻璃珠这等稀罕物,就连那不起眼刀叉汤匙等物也是十分金贵,一把汤匙竟然比纯银打造的还要贵。 店家也说了,这刀叉汤匙都是不锈钢,无论用多长时间都永远是这种银白色闪闪发亮。 说实话白镜韬有些不信,连银子戴时间长了都会变黑,一把汤匙敢声称不上锈? 可事实又让他不得不信,买回去的刀叉汤匙,无论怎么泼水,晾干之后真的是半点锈迹都没有,光亮如新。 白镜韬敏锐的发现,海贸来的东西并不是价格虚高,而是真真切切实打实的碾压现有材质的物品,如果能找到比这种材质更好的,价格就会贵得离谱。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海贸来的东西价格不但不高,反而可以说是很低的。 如果能把海贸这条线握在手里,让海贸专门给自己供货,让桂州成为海贸的中转站,整个大陈都从自己这里购买,岂不是赚大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