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接下来的两日,金陵城内的战斗进入到高潮,双方二十余万大军在城中杀的血流成河,枪、炮声就像春节的鞭炮一样响彻了全城,就是晚上也没有停止过; 88师早就有意识地化整为零,基本上都是以连、排为单位配合作战,既方便指挥,又可以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哪怕是跟鬼子搅也能占不少便宜。 而鬼子起初还能保持联队建制,进入城中后就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分兵,以大队为单位作战,后来又变成中队、小队,最后三、五个鬼子也敢到处窜; 等到鬼子指挥官再想把部队集结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不可能了,那些个联队长、大队长,身边多的还能有百八十个人,少的连几十个人都凑不齐了,中队长身边更是只剩下十几个人,其他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反正到处都在打枪,也不知道是谁打了谁。 白天还好一些,至少还能分清敌我,等到了晚上基本上就是凭感觉,88师分兵前都有约定,用吹口哨来区别,但搅乱后其实效果也不大; 因为一旦先发出声音的一方会暴露自己,对面是自己人还好一些,如果是敌人那是要吃亏本,所以更多的时候还是靠指挥员的判断能力。 当然这种混战对熟悉地形的88师来说还是有优势的,另外由于有坑道工事加持,伤兵还能往坑道里面藏,。至于会不会被鬼子发现那得看运气; 打了几天了,鬼子也陆陆续续发现了几处坑道,但进去后的都没有再出来过,别说是他们,就是普通的88师士兵进去了都能绕晕,只有那些连长、排长还有老兵才会知道一段或者几段坑道的走势。 现在的坑道更多的是用来隐藏预备队的,用来机动已经不现实了,因为了解详情的团、营级干部联系不上自己的部队,身边最多就是一个连、甚至一个排的兵力,干不了什么大事; 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团部更是直接潜伏在坑道内,营部就是几十个人还轮不到潜伏,他们中的参谋、通信、警卫人员都是战斗员,随营长一起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还在坚持战斗。 第六日是双方伤亡最大的,因为第七日是朝香亲王给他们的最后期限,鬼子上上下下都想在第七日结束战斗,而守军也不会让他们如愿,双方就在城中不计代价的死磕; 在孤军旅二团放开了阻击线后,鬼子一窝蜂地涌入到了北城区,本以为可以尽情狂欢,结果一头撞在暂编第七团和补充旅2万余人组成的铜墙铁壁上,损失惨重。 随着鬼子涌入的兵力越来越多,一边倒的局势又被他们扳了回去,再一次打成了势均力敌,基本上交换比都是在一比一,守军稍稍占一些便宜,但优势不大。 打到后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战术可言了,就是拼命,不是我弄死你,就是你弄死我,双方都杀红了眼,特别是守军,他们拼刺刀拼不过鬼子,就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提前埋伏,然后抱着集束手榴弹就往鬼子群里窜,一炸就是一片,一个人换十个、八个他们觉得值。 当然这样的拼命打法鬼子也会干,能不能活下来不仅要靠战斗技能强,还得靠八字硬,没有碰上这样同归于尽的打法; 很多伤员都不愿意进入坑道,他们只在身上留几颗手雷,然后就躺在废墟内,让其他战友帮他伪装后,等到鬼子经过的时候再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炸死一个保本,炸死两个赚一个,这样不要命的打法居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因为轮到他们自己受伤的时候也会选择这样,所以有都把自己当成了死人,这里是华夏的首府,他们已经无路可退,被鬼子俘虏也是死,就一个字——拼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