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对官员的扣罚俸禄,当然是由户部执行,罚没的款项由户部封存,上缴国库。】 【由此,和珅觉得,罚银制度可以扩大化,也就是可以用更多的银两,来抵更大的过失,这样一来,银两就会成倍增加。】 【而为了避免“以银抵罪”的嫌疑。】 【规定臣子犯罪,不管是掌实权的督抚、布政司等地方高级官吏。】 【还是有油水的盐政、织造和内务府官员,甚至是富裕的盐商、行商、参商,如果能够“自行认罪”,先交一笔钱,就能抵罪。】 【和珅将这个构思命名为“议罪银”。】 …… 大秦。 嬴政迷茫了。 他迷茫的看着眼前四人。 果不其然。 四人也迷茫的看向嬴政。 五人达成一定上的共识…… 天幕里讲的是人话吗? 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同意这么离谱的提案! 大明白话讲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些银子终究是百姓买单。 萧何抿了抿嘴角,轻声道: “如果官员犯有轻微罪行或重大赤字,可以用议罪银罚款来偿还罪行。” “那么为了解决乾隆私人金库的难处,不少官员会主动索要赔偿和安家钱。” “议罪银直接承认了贪污的正确性……” 冯去疾抚须长叹道: “结果就是贪官贪的越多,交的议罪银就越多,交的议罪银越多,促使贪官贪的更多。” “吏治彻底腐化。” “乾隆啊……唉……” 清朝衰败始于乾隆啊。 和珅这个人,踩在了乾隆吹起的风口上。 …… 【缴纳议罪银的流程,先在军机处内设立“密记处”,具体实施议罪的细节由密记处负责,收缴来的款项由内务府保存,供皇室之用。】 【和珅将奏章,递交乾隆。】 【乾隆觉得这是增收的好办法,只不过群臣是否会非议‘以银抵罪’?】 【和珅安慰道:这与以银抵罪性质决然不同,议罪银只对准轻罪,而且自行认罪的官员,这既可以给他们警醒,又可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况且罚银制度自古有之,没有什么违逾之处。】 【将银子直接交内务府,也表明此事无关国体,群臣不必议论。】 【乾隆乐了。】 【他批准将议罪银制度化,并且将罚银的范围大大扩展,从财政亏空之类的重大错误到在奏折中写错几个字,都可以一罚了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前,清朝处于盛世顶峰。】 【国势稳定,政治清明,官员体系效率极高。】 【然而,自乾隆四十五年开始,大清政局就已经沧海桑田,不复当年模样。】 …… 大清·康熙时期 “朕乐你祖宗!!!” 康熙气的差点把手里的金莲扔了出去。 罚俸的决定权在吏部! 款项由户部承追! 银两也交给国库! 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而议罪银呢? 并非国家定制,故可以绕开吏部户部,由军机处负责! 不纳入国家财政,而是归入皇帝的小金库! 并且过程及数额都可以不公开! 最重要的是…… 康熙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无力扶额。 “此举一开,蝇蚋之附聚焉……” …… 大清·雍正时期 “抬来!抬来!” 雍正急躁的在地上来回踱步,双手不停紧握放开。 “议罪银?议罪银!好一个议罪银!” “你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混账!” “枉费朕的一片苦心!” “混账!混账啊!!” 雍正紧紧盯着乾清宫的大门,恶狠狠道: “多去几个人!上车辇!” “朕要立刻马上见到这个逆子!” “快!!!”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