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颗火箭动辄两三个亿的成本,才能送三顿五吨的货物。 按运力算下来,一吨货合一亿。 而且这一吨货的指向性特别明确。 这算哪门子商业? 纯亏钱。 等宋杰有基本概念之后,陈晨继续解释道:“所以要对冲风险,只能先把项目商业化。” “一方面,你们拿这个项目去融资。” “我相信以洋娃娃的面子,刷脸也能刷到很多钱。” 宋杰并不否认:“这倒是真的,融到资呢?我总得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吧。” “这就是另一方面,要把项目从科研性质往商业性质转变。” “怎么转?”宋杰满脸都是抽象。 “量产化。” 陈晨转过头在抽屉了找了许久,翻出一份设计图纸。 “这是用在千手观音上的一个小模块,单独设计造价在千万上下。” “但这玩意儿一旦进入生产线,成本在几万块。” “火箭上的所有东西,基本上都是这样,看着小东西一个,都得单独弄,成本很高。” “因为这些东西只用一次。” 宋杰稍微跟上了思路:“就和那些限量版豪车一样呗?” “差不多,现在我们需要把只用一次的部件,扩充到用无数次,这样就产生了量产需求。” “那就发射很多次火箭?” 陈晨点头:“对,这就需要客户了,你如果能拿到很多送货的订单,这些火箭的模块成本就会下降。” 宋杰咬着后槽牙,cpu都快转冒烟了:“除了我们小卫总这么虎之外,谁会用火箭送货呢?” 吃饱喝足的王小帅突然开麦:“很多啊,比如通信定位啥的,车企那么多,车机方面的需求很高的,差不多的公司都希望有自己的卫星。” “你别说,年轻的脑子就是好用啊!”宋杰一副思路打开的样子。 人家技术流的就是不一样,一张口就打在了点子上。 宋杰倒是认识一些车企的朋友。 照小帅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好像还真的可以拉到一些卫星订单。 况且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王小帅继续说道:“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军民两用的那种,而且有大量的通信定位需求,产品是飞机之类的……” “你说的是?” 王小帅的目光看向陈晨。 宋杰脱口而出:“晨盾!” 可不是嘛! 晨盾的无人机最需要高空定位和通信了。 前期晨盾通过整合巨光卫星,已经有一点微弱的组网能力了。 如果他们能拥有更多的卫星数量,晨盾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层级明显会上升一个档次。 “找了这么半天,客户竟然只在我身边。” 宋杰喜上眉梢。 可是仅仅半秒之后。 他回过神来! 这不对吧? 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商业航天的甲方是晨盾。 可是! 当初晨盾是挤破了头想给顺风当乙方来着。 也就是说。 甲方摇身一变成乙方,陈晨拿着卫筱的钱,给自己储备技术。 “好家伙,我才反应过来,敢情陈总你接千手观音就是为了给自己发卫星摊薄成本是吧?” 陈晨干脆也不装了,一脸幽怨的看向小帅:“就你有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