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还不够具体啊?” 陈晨有些惊奇的看着于东辉,心说我都快把饭喂到了你嘴里了。 “我的意思是实质性的预期,哪个时间点品牌成立,哪个时间点技术量产,哪个时间点车辆上市什么的?” 听到这话,陈晨忍不住高看于东辉一眼。 画饼画的久了,见到的合作方总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 于东辉不一样,他有些干实事的潜质。 他虽然也吃饼,但也在乎什么时候吃到饼。 这就比市面上一半的企业家强了。 “目前我们手里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如果以图纸上的面貌出击,随时都能量产,但图纸毕竟是图纸。” 于东辉再次低头看着那副已经完善的像车间图纸一样的东西:“你还嫌这个不够好?” “技术上够了,品牌上差一点。” 前期齐莽画图纸的时候,考虑的主要是技术限制,并没有考虑市场方面的需求。 可一旦牵扯到上市,技术是一方面。 营销也很重要。 如果拿工程机去市场上卖。 一开始可能因为新鲜劲,能卖几辆。 但长期以往,没有外观和配置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是很难吸引增量客户的。 “于总,品牌这个东西很玄妙,你是汽车工业老前辈了,你肯定也知道。” 于东辉有些难看:“我还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我的面包车早就能干过五凌了。” “有道理……” 陈晨被于东辉的坦诚逗笑了。 “总之,这款工程机肯定不是上市的样子,飞行汽车作为一个新产品,肯定是价格比较高的。” “既然价格高,产品定位也要跟上去。” “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和配置都要向豪华车靠拢。” “真皮座椅、柏林之声什么的你们造车的应该比我懂,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最重要的是,外形设计得向豪华靠拢。” 由于飞行汽车的技术成本在那儿摆着呢。 卖的太便宜是不可能的。 卖的贵了,市场不一定买账。 所以产品附带的价值一定要高。 落地三十万的奔驰,配个1.5t的发动机,吃一斤黄豆放个屁的动静都比那玩意儿大。 但还是有无数怨种争相购买。 因为那三十万里,有二十五万买的是三叉星辉。 豪华两个字看起来虚无缥缈,可一旦立稳这个人设,产品的溢价就天然的确立了。 于东辉能明白陈晨的意思,但他觉得很难操作:“咦,陈总,我跟你掏心窝子,我们做低端车的,哪儿懂豪华车啊,你看我们小康的产品,长得一副卖三五万的样儿,你说的这个我能理解,但不会啊。” “那我们就再班门弄个斧。”陈晨继续引导。“一说到豪华车,于总你先想到的是什么?” “保时捷路虎吧可能是。” “很好,保时捷的特点无非是前脸宽大,溜背造型,运动感比较足,这个好借鉴的。” 于东辉一点就通:“你说皮尺部?” “我说的是借鉴,我们把车子做成青蛙眼大灯,溜背造型,再给他搞出一个提夫尼蓝配色,谁敢说这车不豪华。” “那不还是抄袭吗?” 于东辉的性子比较直。 像陈晨说的这种操作,早年间友商也干过。 结果死的透透的。 自那之后,汽车界明着抄的现象就少了一些,都是暗戳戳的抄。 不论对错,单从效果来说是有的。 因为只要盯着这些豪华品牌营造了几十年的豪车口碑,家族式设计一出现,就代表着豪华两个字,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联想。 “你这个可行,就是容易吃官司。” 陈晨微微一笑:“吃官司怕什么,我造的是飞机,和他汽车有什么关系?” “嘶……”于东辉突然觉得这个思路有些清奇。 “再者说,顺风的法务至今没遇到过对手。” “哦?你这么说,我还真就没顾虑了。” 抄袭什么的风险大,那是对于小厂。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法务团队,那就不怕了。 公司的法务弱,皮尺部就是皮尺部。 公司的法务强,皮尺部就是设计部。 “有了这个设计思路,车辆的外形和整体调性就确定了,接下来的,就是营销这块了。” 于东辉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这块也是我们的弱点。” “于总谦虚了,当年你们请许三多代言那个广告我看过,朗朗上口。” “怎么?你的意思是还请许三多代言?”于东辉没摸到陈晨的脉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