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别说地级市了,哪怕是省会城市,也得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的欢迎。 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 事实证明。 魏修的小脑瓜子是好用的。 他请陈晨过来,市府那边派出的团队级别也整个提了一级。 领头的是当地的一把手,商务、税务和其他口子的人也在。 由于大部分事务魏修都在前期接洽好了,所以谈判的过程很顺利。 双方谈了两轮,很快的敲定了协议。 在签合同的时候,市府还专门找来了当地电视台的记者,里里外外拍了一些画面,想要当做当地的大新闻来宣传。 “陈总您知道的,齐鲁历来就是农业大省,我们临阳过去也是省内的重要工农业产业基地。” “可时代在进步,产业在升级,劳动力和产业都在往南方跑。” “临阳现在剩下的,都是一些落后产业。” “像晨盾这样知名大企业能来临阳投资,一定会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我代表市府和全市任命向您表示感谢。” 陈晨以为他说的是场面话。 但看钱进的表情,却又好像有点动真心了。 “都是分内之事,我和卫总还是很看好临阳当地的发展的。” 陈晨轻飘飘的回应让钱进思绪万千。 说实话。 临阳能不能发展起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像这样的四五线地级市的发展,几乎都是伪命题。 要资源没资源,要旅游没旅游,要产业没产业。 全市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如隔壁工业强市的零头。 境内的工厂全都是当年国企改制过来的,企业的岁数比市里人口老龄化更夸张。 前几年还有几个外地商人愿意搞搞房地产。 这两年地产遇冷,临阳算是彻底凉了,回天乏术。 刚开始接到晨盾要来这里投资的消息时,钱进一度以为陈晨在本地有亲戚,还特地查了一番,结果没有。 人家来投资,固然是好事儿。 但整个过程太顺利了,顺利的有些邪门。 人家晨盾跟临阳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凭什么就来临阳做慈善? 反正现在合同已经签了,没有返回的余地。 钱进想问出一句实话,好让自己心里有底。 他压低了声音:“陈总,您能不能告诉我?您为什么会选择临阳投资呢?” “为什么不能呢?听起来您对贵宝地没什么信心。” 钱进无奈的挠头:“说有信心是假的,现在这个大环境,我们临阳只有劣势没有优势。” “现在合同已经签了,我也不怕您后悔。” “掏心窝子,隔壁几个县市,比如卫海、临海这些地方。” “人家都有产业支撑,工业基础比我们好太多了。” “而且卫海和临海有的都是高新技术,没有被时代抛弃。” “我们临海跟人家一比,真的是拿不出手。” 陈晨完全明白钱进的焦虑,也掏了一点心窝子出来。 “因为临阳周围三十公里之内,就能攒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钱进懵了:“什么产业链?” “钢管、农机、煤化工、化肥” 钱进沉默了一下:“这些都不挨着啊,怎么就有产业链了?这是啥产业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