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枭第一个上前,在那辆发射车之前转圈圈,仔仔细细的观察。 因为他之前在陆军干过,所以对远火的构造很熟悉,只是随意看了两眼,他就知道这台车子有东西。 “你们越搞越夸张了,这才多久不见,开始对陆军火箭军下手了是吧?” 林枭忍不住感叹。 想当初SFNB01出山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功能。 但仅限于车载,而且一次是一架。 有点创新,但不多。 不过当时晨盾在发射基方面的创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续林枭还写文件向上建议,推荐火箭军相关部门对这种技术提起重视。 还没等那边重视起来,晨盾这边又开始创新了。 “没办法,电磁弹射我们学不会,就只能用简单的炮射原理了。” “你可别跟我装孙子了,哪儿是不会啊?你他娘的就是不想。” 林枭可太懂陈晨。 莫说电磁弹射,但凡这小子手里有足够的资源,二向箔都不一定难得住他。 最重要的是。 晨盾提出来的这种发射模式比电磁弹射还因地制宜,方便快捷。 无论是船载还是车载,由一级牵引设备运输到预定位置,然后点火。 一次就是几十架。 赢麻了。 “咱把飞机本身素质放一边,你这个发射模式,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把飞机当火箭射,这玩意儿确实填补了现阶段的空白。” “说填补谈不上,只能说有小小的帮助吧。” 看着陈晨风轻云淡的表情,林枭心说逼味逐渐浓起来了。 他太了解陈晨了。 前几次接触,这货总是用最平静的语气介绍最炸裂的产品。 逼装的可6了。 他甚至连陈晨后面说什么都能判断出来。 “我知道,又跟我扯民营企业,保障民生那一套是吧? 林枭提前预判,想让陈晨无路可走。 “你少来,谁家好企业用火箭炮送快递,一次还是一个整的火力集群?” 陈晨出奇的没有反驳:“可说呢,卫总批这个方案的时候,我就觉得不靠谱,性能过剩了。这么强大的组网能力单用在快递上,多少有点屈才,愁死我了可,” 嗯? 你咋不按套路出牌? 林枭突然不会了。 眼前的陈晨让他感到陌生。 就在这时,乔叶林不懂就问:“组网能力?意思是苍龙的用途不止是运输?” 陈晨点头:“乔参谋长是识货的,苍龙作为三段式网络中的中段项目,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多功能化是我们首要的考虑因素,这架飞机还是具有一定的通信中继、空地探测的性能。” “那不对了,我看你这上面连个合成孔径雷达都没有啊。” 乔叶林看了老半天,发现飞机机体设计十分平滑,没有任何部位凸起。 他能猜到这么做是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量,把所有外突设备尽量优化了。 可是这么设计的话,空地探测从何说起? 陈晨指着前机头的位置:“雷达还是有的,只不过合成孔径雷达被替换成了贴身雷达。” “贴身?” 所有人都有点懵,大部分人都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甚至有人怀疑这是陈晨瞎编出来的。 可梁翰听懂了,并且主动承担起了介绍的职责。 “贴身雷达是一种新式雷达的技术路线,基本路线是将相控阵雷达体积缩小化,附着于飞行器表面。” “这个技术两年前才提出来,实验室验证可行。” “但实际应用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林枭反应了过来:“也就是说,晨盾首创?” “是吗?还有这好事?” “你给我装,是不是首创你心里没逼数?”林枭略带宠溺的给他一拳。“你学会造远火也就算了,现在连雷达也不放过了?” 陈晨风轻云淡的笑了笑:“长官,晨盾你是熟悉的。我们有家小作坊就是搞隐身材料起步的,造矛的地方会造盾他很合理吧?” “核理核理,你说啥都核理。” 贴身雷达这玩意儿,光听名字就很好用。 之前空军老大难的问题就是相控阵的小型化。 无论是舰船还是飞机,大部分雷达载体还得顶着大圆盘或者带几面盾。 以至于舰船飞机的外形设计受到限制。 可如果贴身雷达应用,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