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你怎么导?” 没等陈晨回答,鱼窝再次通报鱼饵状态,并且确认货舱可投放。 于是陈晨拿起对讲机:“星机先行投放,货舱待命。” 陈晨的指令被地面控制台以最快的速度转化成了数字信号,映射在B22上。 确认星机投放之后,他再次转头。 “3.0版本的导航,我们交给了星机。” “什么是星机?” “你看到B22的尾翼了吗?” 张明瑞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你说起这个,我还要跟你讨论,就B22这个布局,弄出俩双尾翼是不是多余了?” 当张明瑞第一次见到B22的概念图时,就有这个感觉。 这架飞机整体扁平式布局,类乘波体。 这种造型的飞机,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尽量减少垂尾的存在,有的甚至干脆不用。 B22不一样,双垂尾异常醒目。 当时张明瑞觉得就是个吹逼的计划,也没必要在意细节。 可现在,这架飞机已经上天了,爽垂尾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 陈晨微微一笑,解释道:“多余有那么一点点,但好在我们的吸波技术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垂尾的存在对隐身布局影响不大。” “再者,这玩意也能拆掉。” “你看到的垂尾,实则是两架小型无人机,名叫星机。” 话音落下。 曹子华从旁边递过来了设计图纸。 张明瑞接过图纸的那一刻,就觉得脑子里出现了音效。 piu! 合理。 一切都合理了。 两发垂尾可单独脱离。 脱离之后的姿态是两架近乎于五角星的飞机。 “所以你才给取名星机?” 陈晨点头:“这两驾飞机功能完备,具备自主飞行的能力,同时承接了智能货舱的导航功能。” “如今的货舱3.2版本,就只是一个有微动力的飞弹而已。” “初始投放之后,货舱凭借飞机赋予的速度,再配合上自己的动力,大约能飞行500公里。” 张明瑞听完佩服的不行:“这个距离超出了飞机本体的导航范围,所以你以后要使用星机导航?” “没错,这样的话,B22也不用减速,也不用下降高度,更不用发射大量信号破坏飞机的隐蔽性。” “啧啧……” 张明瑞手拿着图纸,对陈晨都有点崇拜了。 这人除了狗一点,是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进站不减速也不停,就完成了上下客一样。 最重要的是。 在B22主机的飞行路线上随意选取一个点,画一个500公里的圆,都是它的覆盖范围。 “这样设计,能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你知道的我们民营企业向来……” “可憋提你那民营企业了。”张明瑞几乎要免疫这个词了。“A射B导都用上了,还说是民用企业。” 卫筱突然摆出一副不是很懂的样子:“A射B导?什么意思?谁是B?” 张明瑞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卫筱:“A射B导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战术理念。” “一开始是霉菌提出来的。” “传统的A射A导模式下。” “弹药在发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由载机导引。” “这样的话载机的机动就受到了限制。” “一旦执行过载机动,弹头很有可能脱离导引。” “所以载机的安全性是得不到保障的。” “但A射B导出现之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A机发射,由更为廉价的B机导引,本质是是协调作战能力的体现,对整个系统的链路化有极高……” 话说到这儿。 第(2/3)页